yellowduck
How Do You Feel About It?


Ok

Good

Sad

Angry

Fun




最喜歡其中的這一句
「請合上眼睛,想一想……」一把聲音在耳邊響起。「若能在死後親眼見證自己葬禮,你有沒有想過如何安排?希望邀請哪些親友出席?……



躺進棺木預演葬禮 「身後事」展覽 試睡紙棺材
(明報) 10月 19日 星期五 05:10AM
躺進棺木,棺蓋蓋上,鋼琴音樂在漆黑中響起。此時,安裝在棺木內的屏幕亮起,一位殯儀化妝師正靜靜地為「死者」掃上最後一抹胭脂。鏡頭一轉,棺木已被送到墓地。



「請合上眼睛,想一想……」一把聲音在耳邊響起。「若能在死後親眼見證自己葬禮,你有沒有想過如何安排?希望邀請哪些親友出席?……現在請你張開眼。」此時,屏幕上展示出一條問題﹕「下一步你打算怎樣?」

在昨日一個以「身後事」作主題的展覽中,市民可試睡特製的紙棺材,除了可感受紙棺材是否舒適外,設計者還要你在蓋棺之後,經歷一下自己的葬禮,想一想生與死的真正意義。

躺棺3分鐘 教授含淚擁丈夫

「我不想死的一刻才遺憾,後悔沒有對某些人道歉,或沒有對某些人說『我愛你』等等,希望臨死前,可以聽聽親友對我說真心話,然後閉上眼睛,回顧一生。」任職香港大學社工系兼職教授的張太躺在棺材,看過內置屏幕播放的片段,短短180秒已教她反省。

一棺之隔,張先生默默在外守候……時間一到,棺木打開,張太急不及待走出,緊緊擁抱丈夫,眼泛淚光。180秒的分隔,恍如隔世。

「好彩這只是綵排,可以再見到他。」張太說,二人經常戲言要對方先死,她解釋︰「我們不是想鬥快死,而是覺得,死的一方會很難過,所以希望對方能安詳地離開,另一方便可以安排身後事。」

張先生認為,孔子「未知生,焉知死」的說法,其實應該倒轉來看,「香港人太忙了,不想、也不願談論死亡,其實眼前一黑,躺了下去,就什麼也沒了,要更珍惜在世的日子」。他試紙棺後亦反省到,自己活到60歲,「相識」的人很多,但「相知」的卻很少,慨嘆﹕「當我想到要邀請誰出席自己的葬禮時,才發覺人數不多,其實生命依然很『單薄』。」

棺內看短片 反思死亡意義

看到不少人「預演死亡」後展露笑顏,參與設計該棺木的MIC Group成員黎岱宏感到十分滿足。他是理大多媒體及數碼娛樂科技課程的碩士生,與4位同學花了一年時間製作這個「Meet in Coffin」裝置,希望人們從紙棺內的屏幕看到短片,反思死亡的意義。黎說,自己「人到三十」,除了去多了喜宴,還開始出席葬禮。體重200磅的他說﹕「會更珍惜健康,積極減肥。」

是次「紙觀賞.賞紙棺」立體紙藝展由聖雅各福群會舉辦,由昨日開始,一連四天讓市民欣賞不同地方出產的紙棺,又讓一眾藝術家以棺木作題材,探討死亡,而「Meet in Coffin」更進一步讓市民蓋棺悟人生。

昨日的活動中吸引過百名長者到來參觀。莫以為老人家都會認為睡棺材「大吉利市」,不少老人家試睡紙棺材後都笑呵呵,大讚「好舒服」。
最喜歡其中的這一句
「請合上眼睛,想一想……」一把聲音在耳邊響起。「若能在死後親眼見證自己葬禮,你有沒有想過如何安排?希望邀請哪些親友出席?……



躺進棺木預演葬禮 「身後事」展覽 試睡紙棺材
(明報) 10月 19日 星期五 05:10AM
躺進棺木,棺蓋蓋上,鋼琴音樂在漆黑中響起。此時,安裝在棺木內的屏幕亮起,一位殯儀化妝師正靜靜地為「死者」掃上最後一抹胭脂。鏡頭一轉,棺木已被送到墓地。



「請合上眼睛,想一想……」一把聲音在耳邊響起。「若能在死後親眼見證自己葬禮,你有沒有想過如何安排?希望邀請哪些親友出席?……現在請你張開眼。」此時,屏幕上展示出一條問題﹕「下一步你打算怎樣?」

在昨日一個以「身後事」作主題的展覽中,市民可試睡特製的紙棺材,除了可感受紙棺材是否舒適外,設計者還要你在蓋棺之後,經歷一下自己的葬禮,想一想生與死的真正意義。

躺棺3分鐘 教授含淚擁丈夫

「我不想死的一刻才遺憾,後悔沒有對某些人道歉,或沒有對某些人說『我愛你』等等,希望臨死前,可以聽聽親友對我說真心話,然後閉上眼睛,回顧一生。」任職香港大學社工系兼職教授的張太躺在棺材,看過內置屏幕播放的片段,短短180秒已教她反省。

一棺之隔,張先生默默在外守候……時間一到,棺木打開,張太急不及待走出,緊緊擁抱丈夫,眼泛淚光。180秒的分隔,恍如隔世。

「好彩這只是綵排,可以再見到他。」張太說,二人經常戲言要對方先死,她解釋︰「我們不是想鬥快死,而是覺得,死的一方會很難過,所以希望對方能安詳地離開,另一方便可以安排身後事。」

張先生認為,孔子「未知生,焉知死」的說法,其實應該倒轉來看,「香港人太忙了,不想、也不願談論死亡,其實眼前一黑,躺了下去,就什麼也沒了,要更珍惜在世的日子」。他試紙棺後亦反省到,自己活到60歲,「相識」的人很多,但「相知」的卻很少,慨嘆﹕「當我想到要邀請誰出席自己的葬禮時,才發覺人數不多,其實生命依然很『單薄』。」

棺內看短片 反思死亡意義

看到不少人「預演死亡」後展露笑顏,參與設計該棺木的MIC Group成員黎岱宏感到十分滿足。他是理大多媒體及數碼娛樂科技課程的碩士生,與4位同學花了一年時間製作這個「Meet in Coffin」裝置,希望人們從紙棺內的屏幕看到短片,反思死亡的意義。黎說,自己「人到三十」,除了去多了喜宴,還開始出席葬禮。體重200磅的他說﹕「會更珍惜健康,積極減肥。」

是次「紙觀賞.賞紙棺」立體紙藝展由聖雅各福群會舉辦,由昨日開始,一連四天讓市民欣賞不同地方出產的紙棺,又讓一眾藝術家以棺木作題材,探討死亡,而「Meet in Coffin」更進一步讓市民蓋棺悟人生。

昨日的活動中吸引過百名長者到來參觀。莫以為老人家都會認為睡棺材「大吉利市」,不少老人家試睡紙棺材後都笑呵呵,大讚「好舒服」。
Less

0
Please login to leave a comment.